跳转浏览

拉曼光谱分析证实地球下地幔蕴藏“汪洋大海”

2023年7月

近年来,两家著名的地质研究机构分别使用雷尼绍显微拉曼光谱仪,对来自地球下地幔的“超深”金刚石中的包裹体进行了无损分析。金刚石包裹体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惰性“容器”,能够保留在高压下形成的矿物碎片的原始结构和化学成分。在诸多岩石学研究中,通过拉曼光谱技术提供了越来越多的证据,证实地球地幔中存在大量的水。


地球内部蕴含多少水?

地球地幔中的含水量对地球内部的动态变化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1水能减小岩石的内摩擦力,并在地震、岩层遇水弱化、脱水脆化、断裂和地幔对流等地质现象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精确量化地球地幔中的含水量非常重要,因为一个微小的偏差可能就会大大改变我们对地质过程的认知。在地球深处,地幔过渡带与下地幔之间存在一个不连续带。它位于地表下约660公里处(称为“660公里边界”),科学家们可以通过密度和地震波速度的急剧变化对其进行探测。由于来自660公里边界的样本很少,因此科学家们对于这些不同地下深度的化学成分仍有争议。关于像水这样的挥发性化学物质能否穿越过渡带边界进入下地幔,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探究水是如何穿越这个边界的,也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全球水循环。


首次发现证据表明地球地幔中存在含水过渡带

2013年,在来自巴西朱伊纳 (Juina) 地区的一个金刚石包裹体中发现了地球原生的林伍德石。1 林伍德石是 (Mg,Fe)2SiO4的高压多形。林伍德石与橄榄石具有相同的化学成分,但由于受到高压作用,林伍德石具有尖晶石型结构。这种尖晶石型结构使其能够在地球地幔中储存大量的水。在此之前,科学家们仅在实验室合成过林伍德石,或在陨石中发现过林伍德石的存在。在德国歌德大学地球科学研究所 (Geoscience Institute, Goethe University),科学家们首先使用雷尼绍RM1000显微拉曼光谱仪对地球原生林伍德石进行了拉曼光谱分析。该分析确定了该金刚石包裹体含有来自660公里边界的林伍德石。接下来,傅里叶变换红外 (FTIR) 光谱显示其含水量大约为1.5%,接近于过渡带的水饱和度。当时,他们尚不确定该样本的含水量能否代表过渡带的普遍情况。

金刚石显微图片

图1 | 博茨瓦纳卡洛维 (Karowe) 矿开采的IaB型金刚石中包裹体的显微图片。包裹体嵌入在金刚石的表面以下,含有含水林伍德石 + 顽火辉石 + 铁方镁石。Tingting Gu博士拍摄。

1.5克拉金刚石

图2 | 所研究的1.5克拉金刚石。Tingting Gu博士拍摄。

最近,美国宝石研究院 (Gemmological Institute of America) 使用inViaTM共焦显微拉曼光谱仪对博茨瓦纳卡洛维 (Karowe) 矿开采的一颗罕见的IaB型金刚石进行了分析。2根据分别在803 cm-1和839 cm-1处对SiO4四面体进行的不对称 (T2g) 拉伸和对称 (A1g) 拉伸,确定了这颗金刚石内含有林伍德石。此外,使用同一拉曼光谱在3673 cm-1和4090 cm-1处检测出谱带,这是由于林伍德石晶格结构中存在O-H和H-H拉伸模式。值得注意的是,这是首次观察到林伍德石 [(Mg,Fe)2SiO4]、铁方镁石 [(Mg,Fe)O] 和含低量镍的顽火辉石 [MgSiO3] 的多相包裹体,如图1所示4。利用这些共存相的平衡可以计算这些矿物形成时的温度和压力。对该包裹体及其附近其他包裹体开展的岩石学分析显示,该林伍德石来自660公里边界附近的水饱和环境。这项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在地球深处有一个广阔的含水过渡带穿过660公里处的不连续带进入下地幔。


总结

对来自660公里边界的林伍德石碎片进行的拉曼光谱分析证实,地球地幔的含水量远远高于以往使用电导率和地震断层扫描估算的含水量。1在广阔而神秘的地球深处,这里的含水量很可能是地表海洋总水量的一到两倍。

专题文章:  专题文章:  专题文章:专题文章:有关雷尼绍拉曼光谱仪的文章和延伸阅读的图片

延伸阅读

欢迎阅读关于拉曼光谱的各类文章、案例分析和新闻报道。

阅读文章

inVia InSpect显微拉曼光谱仪

了解inVia显微拉曼光谱仪

详细了解为什么inVia共焦显微拉曼光谱仪适合您的应用。

了解更多